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团队
  • 余斌

    余斌,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党总支书记,研究员。溶浸采矿与低品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知名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组部联系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采矿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近30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139篇,出版专著2部,完成重要技术研究报告63部。在难采难选低品位氧化铜矿地下溶浸湿法提铜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在山西中条山公司铜矿峪铜矿建立了国内首家地下浸出直接提铜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溶浸采矿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近5年来,他密切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在研主持国家“十二五”863主题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直致力于我国智能采矿与充填采矿事业发展,同时为采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卓有贡献。
  • 杨小聪

    杨小聪,男,1965年生,江西省泰和县人,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原所长、国家金属矿绿色开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杰出工程师”奖。长期从事金属矿采矿及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深部金属矿采矿理论与技术、金属矿充填采矿理论与技术、厚大矿体大规模无矿柱高效连续开采技术、高海拔高寒地区地下矿山大规模安全绿色开采技术、非爆破机械连续采矿技术、矿山安全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发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完成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参与完成各类国家级项目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矿山企业委托研究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专利优秀奖4项。授...
  • 陈何

    陈何,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0-2001 年美国密执安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9年至今就职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一直从事高效采矿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高应力高温矿床开采综合技术”、“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复杂难采地下残留矿体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露天转地下相互协调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会泽铅锌矿麒麟粗颗粒水砂充填技术研究”、“小铁山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技术研究”、“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工业试验”、“铜坑矿细脉带特大事故隐患区治理”等工作,获得多项科技成果。
  • 张达

    张达,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管理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并进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现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书记、副所长,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属矿山智能开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监测、智能仪器与物联网技术。曾获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央党校优秀学员、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负责人等称号,曾获得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招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矿冶总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拥有发明专利23项(国际PCT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第1、2作者发表论文68篇,出版专著1部,通过国家安标认证产品7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6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企业科研...
  • 郭利杰

    郭利杰,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国家金属矿绿色开采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加拿大采矿、冶金与石油学会会士,国际矿山充填委员会委员,蒙古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金属矿固废充填技术、矿山充填体力学及矿冶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在金属矿高浓度尾砂连续充填技术、废石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矿冶固废新型充填材料、采场充填体强度设计方法等创新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2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16项。
  • 余乐文

    余乐文,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所长,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山安全监测、智能仪器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授权专利18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 许文远

    许文远,正高级工程师,现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高效充填采矿技术、矿山充填工艺技术研究与设计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资委专项项目1项,负责完成企业委托重点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新争先计划”,荣获2018年度、2022年度矿冶集团模范员工。
  • 于世波

    于世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总工程师、深部开采与灾害防控技术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金属矿深部采矿岩体力学、矿井特殊工程灾害防治、自然崩落法采矿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工程转化。主持或作为骨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项,承担大型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作为项目经理和总工完成工程总承包和设计类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项,技术质量奖1项,参编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
  • 苏军

    苏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现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山安全监测专业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曾获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1项、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1项,有色金属建设行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设计二等奖2项,有色金属建设行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设计三等奖2项,矿冶总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第1、2作者发表论文15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实施工程项目多项,受聘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 冀虎

    冀虎,正高级工程师,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仪器与软件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矿山智能开采、安全监测、数据可视化等相关研究工作,具体开展矿山智能仪器、安全监测、三维可视化、数字管控平台、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及产品研发,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专利优秀奖1项,授权专利20余项,登记软著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通过国家安标认证产品3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6项;承担或核心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工信部智能制造、国资委创新联合体专项等国家科研项目15项,企业科研项目30余项。
  • 李坤

    李坤,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矿山安全中心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优秀青年专家。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安全避险及监测信息化技术研究。在矿山安全及监测信息化技术领域做出诸多创新性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唯一一项非煤矿山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项目,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重大专项专题 5 项。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 检索 6 篇),出版专著 2 部,获得发明专利 1 项,制定发布行业标准 6 项,取得软件著作权 6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研究成果通过技术推广及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超过 5000 万元。